更多分类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安徽建设者们请缨出国门 秀绝活解难题
时间: 2023-10-28 作者: 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系列

  从非洲的肯尼亚,到中美洲的委内瑞拉,再到南美洲的秘鲁……对于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中铁十局三建公司秘鲁工程指挥部兰巴耶克区域分部经理叶双双和秘鲁工程指挥部阿雷基帕区域分部负责人邹永胜而言,在异国他乡工作反而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变化,以及我国在世界上日益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国家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很高,话语权也很重,不管是中国速度、中国标准,还是中国文化、中国制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

  提起自己的海外务工经历,叶双双认为都是“年轻惹得祸”。不过,也正因为年轻气盛,叶双双在海外打拼的日子,也亲眼见证了中国建设者在海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据叶双双介绍,其大学毕业后就跟随中铁十局在全国各地接工程,主要负责道路路面施工的技术工作。“包括通过长沙黄花机场的黄金大道、云桂铁路的隧道工程、铜陵至宣城的高速公路等。”2016年3月,在得知中铁十局肯尼亚的一道路项目“卡壳”后,叶双双主动请缨前往当地解决难题。“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主要就是当地人眼中的标准和我们国内的施工标准不太一样。”据叶双双介绍,这条道路的“卡壳”问题是沥青的配比问题,“在当地技术人员看来,沥青含量越高越好,但在实际施工中,并非如此。”

  据悉,在修建道路时,沥青含量越高,容易导致道路变形、出现车辙;而沥青含量如果低了,则容易导致路面松散、出现裂纹。“我们国内在施工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普遍认为4%-6%的配比最佳。”最终,通过修建道路试验段,当地技术人员采纳了中方的意见。道路摊铺沥青需要注重实效,但当地的工人不愿意连续施工,甚至直接撂挑子“罢工”影响工程进度。“他们以为中方的技术人员只懂技术,不会实操,打算以‘罢工’的方式来和施工方谈条件。”叶双双二话不说,跳上机械车,三下五除二就摊铺好了道路路面,而且铺得效果比当地工人的好。从此,当地工人再也不敢故意给施工添堵了。

  为了快速融入当地的环境,叶双双重拾大学时的英语课本。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用自己的“中国式英语”和当地的技术人员、工人打成一片。和叶双双一样,邹永胜初至肯尼亚时,也是面临了资源匮乏、文化差异和安全威胁等种种问题,“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的治安比较糟糕,项目部外出采购都需要带着保安。当地即便是三五百米就设检查岗,但依然存在入室抢劫等情况。”面对一个个挑战,邹永胜和团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终得到了当地认可。

  随后,叶双双和邹永胜又分别跟随项目来到委内瑞拉。“这个国家以前的经济环境还是不错的,后来因为政局动荡,导致民不聊生,治安状况也比较堪忧。”因此,中方人员几乎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从工地到营地。营地如果需要物资,就会通知当地开商店的华人送进来,部分物资会从国内带过来。

  2019年7月,叶双双来到位于南美洲的秘鲁。据介绍,中铁十局在秘鲁共设了4个分部承接道路、桥梁、学校等建设工程,分别是钱凯区域分部、伊卡区域分部、兰巴耶克区域分部和阿雷基帕区域分部。叶双双最初被分到钱凯区域分部,“这个分部此前中标了钱凯港口工程隧道和连接道路EPC总承包项目。”据介绍,钱凯港是天然深水良港,不仅是秘鲁重要的门户港,也是太平洋沿岸最有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之一。本次工程要新建一条长1.8公里的隧道和4.8公里的连接道路,是钱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叶双双又被调整到兰巴耶克区域分部,并担任分部经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此地承接的亚马逊萨拉米里萨项目——需要在丛林密布、杂草丛生、野兽出没、遍布蚊虫蛇蚁的亚马逊雨林修建一条16.22公里的道路。“这个工程距离秘鲁最近的城市大约需要9个小时的车程,由于道路曲折泥泞,运送大型机械的车辆甚至需要15个小时。所以,在运输修建道路物资时比较费时费力。”据叶双双透露,除了交通和物资问题,当地的环境也比较恶劣。“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温度在34-38度,蚊虫特别多,登革热、黄热病传播率也比较大。”另外,通信也非常不方便,只有附近的一座小镇上有信号(无网络信号),可以勉强打电话。“在这个小镇,如果超过信号源500米范围,可能就失联了。”

  项目开工前,工作人员需要对沿线公路的路,工作人员走了整整两天。期间,还需要坐船。”叶双双告诉记者,当地向导带了一把砍刀,一边砍树藤杂草,一边慢慢向前挪动。“随处可以看到拳头大的蜘蛛和各种各样颜色的毒蛇。”等到工作人员有惊无险地完成勘查任务返程时,居然还遇到了豹子……好在最终项目顺利开工,亚马逊雨林里的土著人得知家门口将修建新路,非常热情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邀请中方工作人员品尝自制的奶酒,并把一些用不知名的植物制成的染料涂抹在工作人员脸上,表示祝福。

  在阿雷基帕区域分部,邹永胜主要参与塔克纳道路维养及改造项目、梅尔加学校改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建成后能容纳1000名学生)、桥梁灾后重建第五工程包2子包项目和卡亚利道路改造项目。据悉,中铁十局紧跟“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开拓秘鲁市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优势,同步聚焦医疗、教育民生工程,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助力经济发展,逐步走上一条共赢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不断壮大发展,基础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在基建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目前,横跨几内亚的马瑞巴亚港至西芒杜矿区铁路项目(以下简称“马西铁路”)就是由中铁十局等多家“中字号”、“铁字号”建企联合修建的。

  几内亚位于非洲西部,与大西洋相邻。该国自然资源丰富,有“地质奇迹”之称。但由于交通落后,各种矿石虽然能堆成山,却无法运输出去。虽然不少国家曾表示要帮助该国修建铁路,但最终均被几内亚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不利因素“劝退”。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藏在深闺许久的几内亚矿产终于有机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21年6月,几内亚的达圣铁路正式通车,这也是该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新建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

  与此同时,贯穿几内亚东西向的“马西铁路”也发布了中标公示——10个土建标分别由中铁十局等多家“中字号”、“铁字号”建企联合中标。“马西铁路”位于几内亚南部,正线座车站。

  “相对于修建铁路,当地的高温、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基建材料缺乏……才是最大的困难。”当中铁十局三建公司“马西铁路”项目的HSE经理易善勇带着国内先进的基建技术和项目经验来到几内亚,却发现要克服的困难相当多。

  几内亚的地质条件比较差,地质很坚硬,给初期的挖掘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与此同时,非洲大陆的高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展。“这里气温非常高,每天平均温度高达35摄氏度,而且时晴时雨,非常湿闷。有不少工作人员刚从国内到这里,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据中铁十局三建公司的项目管理人员吕柏东介绍,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当地蚊虫肆虐,一些在国内消失很久的疾病经常会影响工作人员。“这里的按蚊非常多,传播疟疾的几率非常高。”据吕柏东回忆,他在几内亚的两年时间里多次中招,“每次一中招,就要影响3-5天的工作,不是上吐下泻,就是忽冷忽热、浑身无力。”幸好有从国内带过来的青蒿素,疟疾很快能被控制。

  为了保障项目部施工人员的健康,中铁十局三建公司特地从国内带来了专业的医生,并在医务室储备了较为全面的药品。“我们还和当地有较好医疗资源的医院加强合作,联动提供医疗保障。”在还未抵达非洲大陆之前,易善勇就针对当地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做了应急预案,“主要是预防,再是积极治疗。”在项目部工作人员的生活方面,易善勇也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在网络信号较差的地方,项目部积极联络当地相关部门修建信号塔。当地没有电力设施,项目部就从国内带来发电机供电;担心当地的水资源不卫生,项目部就打口井作为日常生活用水,饮用水则统一使用水厂的净化水。由于当地生活物资较缺乏,工作人员的生活物资大部分靠国内船运,小部分在当地采购。为了丰富工作人员的餐饮,他还引进了国内的大棚蔬菜,带员工们种蔬菜,丰富餐品。

  由于当地经济条件较差,工业体系不健全,修建铁路需要的水泥、铁轨、枕木等材料无法在当地购买,均需要通过海运从国内进口。“一般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从山东的烟台港出发,绕过半个地球抵达几内亚的港口。”2021年8月,吕柏东等技术人员抵达几内亚,开始进行铁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当年12月,该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虽然有一定语言障碍,但通过一两个月的磨合,再加上手势比划,基本上可以完成沟通。”在帮助当地修建铁路的同时,吕柏东等人还会帮助当地培养施工方面的各种专业人才,“比如,钢筋工、电焊工等。在我们来之前,当地这样的技术人才非常欠缺。”

  除了修建铁路、培训相关施工技能,项目部还会不定期地去当地社区等地慰问。“一方面是联络和当地人的感情,一方面也是为更快更有效地推进后续施工。”据易善勇透露,项目部在得知当地村民很想拥有一个足球场后,迅速出手,仅用几天时间就为当地援建了一个足球场。“足球对几内亚人而言,不光是一种运动,也是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这个国家从城市街道到地方乡村,不论是重大节日还是日常生活,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对足球的热爱。”易善勇告诉记者,当地年轻人对足球场的渴望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只要有一点点大的场地,就能踢球。所以,当他们向我们求助,希望有一块平地(即使没啥标准设施)给年轻人踢球时,我们立刻答应了。”从此,项目部和当地人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了。

  据了解,近年来,中铁十局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坚定不移推进海外区域市场发展,在以秘鲁和委内瑞拉为代表的南美国家、以几内亚和肯尼亚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和以斯里兰卡为代表的南亚国家,持续发力、主动作为,海外市场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不仅推进实施了铁路、矿山、港口、房建、石油炼化、资源开发和国际贸易等诸多“高大上”的国际合作项目,也参与了一系列桥梁重建、道路改造、学校医院建设等“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其中,中铁十局三建公司援建坦赞铁路、伊拉克城市建设等项目,更是为塑造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安徽建设者们请缨出国门 秀绝活解难题

  从非洲的肯尼亚,到中美洲的委内瑞拉,再到南美洲的秘鲁……对于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中铁十局三建公司秘鲁工程指挥部兰巴耶克区域分部经理叶双双和秘鲁工程指挥部阿雷基帕区域分部负责人邹永胜而言,在异国他乡工作反而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变化,以及我国在世界上日益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国家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很高,话语权也很重,不管是中国速度、中国标准,还是中国文化、中国制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

  提起自己的海外务工经历,叶双双认为都是“年轻惹得祸”。不过,也正因为年轻气盛,叶双双在海外打拼的日子,也亲眼见证了中国建设者在海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据叶双双介绍,其大学毕业后就跟随中铁十局在全国各地接工程,主要负责道路路面施工的技术工作。“包括通过长沙黄花机场的黄金大道、云桂铁路的隧道工程、铜陵至宣城的高速公路等。”2016年3月,在得知中铁十局肯尼亚的一道路项目“卡壳”后,叶双双主动请缨前往当地解决难题。“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主要就是当地人眼中的标准和我们国内的施工标准不太一样。”据叶双双介绍,这条道路的“卡壳”问题是沥青的配比问题,“在当地技术人员看来,沥青含量越高越好,但在实际施工中,并非如此。”

  据悉,在修建道路时,沥青含量越高,容易导致道路变形、出现车辙;而沥青含量如果低了,则容易导致路面松散、出现裂纹。“我们国内在施工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普遍认为4%-6%的配比最佳。”最终,通过修建道路试验段,当地技术人员采纳了中方的意见。道路摊铺沥青需要注重实效,但当地的工人不愿意连续施工,甚至直接撂挑子“罢工”影响工程进度。“他们以为中方的技术人员只懂技术,不会实操,打算以‘罢工’的方式来和施工方谈条件。”叶双双二话不说,跳上机械车,三下五除二就摊铺好了道路路面,而且铺得效果比当地工人的好。从此,当地工人再也不敢故意给施工添堵了。

  为了快速融入当地的环境,叶双双重拾大学时的英语课本。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用自己的“中国式英语”和当地的技术人员、工人打成一片。和叶双双一样,邹永胜初至肯尼亚时,也是面临了资源匮乏、文化差异和安全威胁等种种问题,“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的治安比较糟糕,项目部外出采购都需要带着保安。当地即便是三五百米就设检查岗,但依然存在入室抢劫等情况。”面对一个个挑战,邹永胜和团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终得到了当地认可。

  随后,叶双双和邹永胜又分别跟随项目来到委内瑞拉。“这个国家以前的经济环境还是不错的,后来因为政局动荡,导致民不聊生,治安状况也比较堪忧。”因此,中方人员几乎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从工地到营地。营地如果需要物资,就会通知当地开商店的华人送进来,部分物资会从国内带过来。

  2019年7月,叶双双来到位于南美洲的秘鲁。据介绍,中铁十局在秘鲁共设了4个分部承接道路、桥梁、学校等建设工程,分别是钱凯区域分部、伊卡区域分部、兰巴耶克区域分部和阿雷基帕区域分部。叶双双最初被分到钱凯区域分部,“这个分部此前中标了钱凯港口工程隧道和连接道路EPC总承包项目。”据介绍,钱凯港是天然深水良港,不仅是秘鲁重要的门户港,也是太平洋沿岸最有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之一。本次工程要新建一条长1.8公里的隧道和4.8公里的连接道路,是钱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叶双双又被调整到兰巴耶克区域分部,并担任分部经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此地承接的亚马逊萨拉米里萨项目——需要在丛林密布、杂草丛生、野兽出没、遍布蚊虫蛇蚁的亚马逊雨林修建一条16.22公里的道路。“这个工程距离秘鲁最近的城市大约需要9个小时的车程,由于道路曲折泥泞,运送大型机械的车辆甚至需要15个小时。所以,在运输修建道路物资时比较费时费力。”据叶双双透露,除了交通和物资问题,当地的环境也比较恶劣。“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温度在34-38度,蚊虫特别多,登革热、黄热病传播率也比较大。”另外,通信也非常不方便,只有附近的一座小镇上有信号(无网络信号),可以勉强打电话。“在这个小镇,如果超过信号源500米范围,可能就失联了。”

  项目开工前,工作人员需要对沿线公路的路,工作人员走了整整两天。期间,还需要坐船。”叶双双告诉记者,当地向导带了一把砍刀,一边砍树藤杂草,一边慢慢向前挪动。“随处可以看到拳头大的蜘蛛和各种各样颜色的毒蛇。”等到工作人员有惊无险地完成勘查任务返程时,居然还遇到了豹子……好在最终项目顺利开工,亚马逊雨林里的土著人得知家门口将修建新路,非常热情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邀请中方工作人员品尝自制的奶酒,并把一些用不知名的植物制成的染料涂抹在工作人员脸上,表示祝福。

  在阿雷基帕区域分部,邹永胜主要参与塔克纳道路维养及改造项目、梅尔加学校改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建成后能容纳1000名学生)、桥梁灾后重建第五工程包2子包项目和卡亚利道路改造项目。据悉,中铁十局紧跟“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开拓秘鲁市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优势,同步聚焦医疗、教育民生工程,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助力经济发展,逐步走上一条共赢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不断壮大发展,基础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在基建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目前,横跨几内亚的马瑞巴亚港至西芒杜矿区铁路项目(以下简称“马西铁路”)就是由中铁十局等多家“中字号”、“铁字号”建企联合修建的。

  几内亚位于非洲西部,与大西洋相邻。该国自然资源丰富,有“地质奇迹”之称。但由于交通落后,各种矿石虽然能堆成山,却无法运输出去。虽然不少国家曾表示要帮助该国修建铁路,但最终均被几内亚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不利因素“劝退”。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藏在深闺许久的几内亚矿产终于有机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21年6月,几内亚的达圣铁路正式通车,这也是该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新建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

  与此同时,贯穿几内亚东西向的“马西铁路”也发布了中标公示——10个土建标分别由中铁十局等多家“中字号”、“铁字号”建企联合中标。“马西铁路”位于几内亚南部,正线座车站。

  “相对于修建铁路,当地的高温、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基建材料缺乏……才是最大的困难。”当中铁十局三建公司“马西铁路”项目的HSE经理易善勇带着国内先进的基建技术和项目经验来到几内亚,却发现要克服的困难相当多。

  几内亚的地质条件比较差,地质很坚硬,给初期的挖掘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与此同时,非洲大陆的高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展。“这里气温非常高,每天平均温度高达35摄氏度,而且时晴时雨,非常湿闷。有不少工作人员刚从国内到这里,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据中铁十局三建公司的项目管理人员吕柏东介绍,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当地蚊虫肆虐,一些在国内消失很久的疾病经常会影响工作人员。“这里的按蚊非常多,传播疟疾的几率非常高。”据吕柏东回忆,他在几内亚的两年时间里多次中招,“每次一中招,就要影响3-5天的工作,不是上吐下泻,就是忽冷忽热、浑身无力。”幸好有从国内带过来的青蒿素,疟疾很快能被控制。

  为了保障项目部施工人员的健康,中铁十局三建公司特地从国内带来了专业的医生,并在医务室储备了较为全面的药品。“我们还和当地有较好医疗资源的医院加强合作,联动提供医疗保障。”在还未抵达非洲大陆之前,易善勇就针对当地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做了应急预案,“主要是预防,再是积极治疗。”在项目部工作人员的生活方面,易善勇也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在网络信号较差的地方,项目部积极联络当地相关部门修建信号塔。当地没有电力设施,项目部就从国内带来发电机供电;担心当地的水资源不卫生,项目部就打口井作为日常生活用水,饮用水则统一使用水厂的净化水。由于当地生活物资较缺乏,工作人员的生活物资大部分靠国内船运,小部分在当地采购。为了丰富工作人员的餐饮,他还引进了国内的大棚蔬菜,带员工们种蔬菜,丰富餐品。

  由于当地经济条件较差,工业体系不健全,修建铁路需要的水泥、铁轨、枕木等材料无法在当地购买,均需要通过海运从国内进口。“一般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从山东的烟台港出发,绕过半个地球抵达几内亚的港口。”2021年8月,吕柏东等技术人员抵达几内亚,开始进行铁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当年12月,该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虽然有一定语言障碍,但通过一两个月的磨合,再加上手势比划,基本上可以完成沟通。”在帮助当地修建铁路的同时,吕柏东等人还会帮助当地培养施工方面的各种专业人才,“比如,钢筋工、电焊工等。在我们来之前,当地这样的技术人才非常欠缺。”

  除了修建铁路、培训相关施工技能,项目部还会不定期地去当地社区等地慰问。“一方面是联络和当地人的感情,一方面也是为更快更有效地推进后续施工。”据易善勇透露,项目部在得知当地村民很想拥有一个足球场后,迅速出手,仅用几天时间就为当地援建了一个足球场。“足球对几内亚人而言,不光是一种运动,也是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这个国家从城市街道到地方乡村,不论是重大节日还是日常生活,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对足球的热爱。”易善勇告诉记者,当地年轻人对足球场的渴望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只要有一点点大的场地,就能踢球。所以,当他们向我们求助,希望有一块平地(即使没啥标准设施)给年轻人踢球时,我们立刻答应了。”从此,项目部和当地人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了。

  据了解,近年来,中铁十局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坚定不移推进海外区域市场发展,在以秘鲁和委内瑞拉为代表的南美国家、以几内亚和肯尼亚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和以斯里兰卡为代表的南亚国家,持续发力、主动作为,海外市场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不仅推进实施了铁路、矿山、港口、房建、石油炼化、资源开发和国际贸易等诸多“高大上”的国际合作项目,也参与了一系列桥梁重建、道路改造、学校医院建设等“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其中,中铁十局三建公司援建坦赞铁路、伊拉克城市建设等项目,更是为塑造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热带雨林里他们与豹子“邂逅”坐标:秘鲁从非洲的肯尼亚,到中美洲的委内瑞拉,再到南美洲的秘鲁……对于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中铁十局三建公司秘鲁工程指挥部兰巴耶克区域分部经理叶双双和秘鲁工程指挥部阿雷基帕区域分部负责人邹永胜而言,在异国他乡工作反而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变化,以及我国在世界上日益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国家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很高,话语权也很重,不管是中国速度、中国标准,还是中国文化、中国制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主动请缨出国门,秀绝活征服非洲工人提起自己的海外务工经历,叶双双认为都是“年轻惹得祸”。不过,也正因为年轻气盛,叶双双在海外打拼的日子,也亲眼见证了中国建设者在海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据叶双双介绍,其大学毕业后就跟随中铁十局在全国各地接工程,主要负责道路路面施工的技术工作。“包括通过长沙黄花机场的黄金大道、云桂铁路的隧道工程、铜陵至宣城的高速公路等。”2016年3月,在得知中铁十局肯尼亚的一道路项目“卡壳”后,叶双双主动请缨前往当地解决难题。“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主要就是当地人眼中的标准和我们国内的施工标准不太一样。”据叶双双介绍,这条道路的“卡壳”问题是沥青的配比问题,“在当地技术人员看来,沥青含量越高越好,但在实际施工中,并非如此。”据悉,在修建道路时,沥青含量越高,容易导致道路变形、出现车辙;而沥青含量如果低了,则容易导致路面松散、出现裂纹。“我们国内在施工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普遍认为4%-6%的配比最佳。”最终,通过修建道路试验段,当地技术人员采纳了中方的意见。道路摊铺沥青需要注重实效,但当地的工人不愿意连续施工,甚至直接撂挑子“罢工”影响工程进度。“他们以为中方的技术人员只懂技术,不会实操,打算以‘罢工’的方式来和施工方谈条件。”叶双双二话不说,跳上机械车,三下五除二就摊铺好了道路路面,而且铺得效果比当地工人的好。从此,当地工人再也不敢故意给施工添堵了。为了快速融入当地的环境,叶双双重拾大学时的英语课本。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用自己的“中国式英语”和当地的技术人员、工人打成一片。和叶双双一样,邹永胜初至肯尼亚时,也是面临了资源匮乏、文化差异和安全威胁等种种问题,“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的治安比较糟糕,项目部外出采购都需要带着保安。当地即便是三五百米就设检查岗,但依然存在入室抢劫等情况。”面对一个个挑战,邹永胜和团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终得到了当地认可。穿越热带雨林勘查线路,途中遇到猛兽随后,叶双双和邹永胜又分别跟随项目来到委内瑞拉。“这个国家以前的经济环境还是不错的,后来因为政局动荡,导致民不聊生,治安状况也比较堪忧。”因此,中方人员几乎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从工地到营地。营地如果需要物资,就会通知当地开商店的华人送进来,部分物资会从国内带过来。2019年7月,叶双双来到位于南美洲的秘鲁。据介绍,中铁十局在秘鲁共设了4个分部承接道路、桥梁、学校等建设工程,分别是钱凯区域分部、伊卡区域分部、兰巴耶克区域分部和阿雷基帕区域分部。叶双双最初被分到钱凯区域分部,“这个分部此前中标了钱凯港口工程隧道和连接道路EPC总承包项目。”据介绍,钱凯港是天然深水良港,不仅是秘鲁重要的门户港,也是太平洋沿岸最有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之一。本次工程要新建一条长1.8公里的隧道和4.8公里的连接道路,是钱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页
产品
电话
联系
copyright@ 安博体育官网入口下载app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鲁ICP备20004767号-1 网站地图